《注冊稅務師行業自律管理辦法》己由中國注冊稅務師協會下發執行。注冊稅務師行業自律管理,是本行業依據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職業道德所實施的管理,是行業的團體和個人在執業及相關活動中應遵循的規范。這是注稅行業管理的基礎,是行業管理的制度保障。加強注冊稅務師行業管理,關鍵要靠自律。認真貫徹落實這項重要制度,中稅協、地方協會將在自律管理中發揮主導作用,其必將使注稅行業更規范,更壯大,更健康地發展。
一、轉變行業協會的定位 是實現行業自律的基石
注冊稅務師協會作為稅務機關與企業以外的“第三部門”,既是溝通稅務機關、企業和市場的橋梁與紐帶,又是社會多元利益的協調機構,也是實現行業自律、規范行業行為、開展行業服務、保障公平競爭的社會中介組織,其功能是非政府公共行政的重要內容。行業協會公共行政的權威,或源自組織成員的集體委托與授權,或源自法律的授權,或源自社會公認的、與專業能力相聯系的公共信任與認可,具有較強的公共性。在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均能履行的許多功能上,依靠社會自治機制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2005年2月21日國家稅務總局錢冠林同志代表總局黨組,在中國注冊稅務師協會成立十周年座談會上強調:“各省注冊稅務師管理中心和注冊稅務師協會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規定停止執行,各地要按總局的要求,認真細致地做好人員和職能分離工作。”
2006年3月2日國家稅務總局董樹奎總經濟師,在全國注冊稅務師管理工作會作《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切實加強注冊稅務師行業管理》的重要講話指出:
“2005年根據依法行政、規范行政的要求,總局黨組做出了將注冊稅務師行業管理中的行政管理職能與行業自律管理職能分開的決定,總局下發了國稅函[2005]320號和國稅函[2005]354號文件,分別明確了總局注冊稅務師管理中心和中國注冊稅務師協會的職能,在總局的層級上已將行政管理職能與行業自律管理職能分開。各地積極貫徹總局的規定,調整和充實注冊稅務師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國地稅協調配合,落實行業行政管理的機構人員和職責,不少地區已分別設立了注冊稅務師管理中心和注冊稅務師協會秘書處,為加強注冊稅務師行業的行政管理和自律管理提供了體制保障和組織保證。
各級稅務機關和廣大稅務干部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只有支持和促進注冊稅務師行業健康發展的責任和義務,絕沒有干預規范運作和插手事務所人、財、物等內部事務的權力。”
1、貫徹落實國家稅務總局14號令《注冊稅務師管理暫行辦法》。這個辦法作為注冊稅務行業的第一個部門規章,提升了行業管理的法律層級,明確了注冊稅務師協會的法律地位。
2、健全行業協會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宣傳協會不是政府的附屬,而是由地區同業經濟組織以及相關單位自愿組成的非營利性的以經濟為主的社會法人團體。
3、貫徹落實國家稅務總局有關稅務局注冊稅務師管理中心與注冊稅務師協會機構、人員、職責分離的決定。推進政府與行業協會機構、人員、資產分開。行業協會在機構、人員、資產等方面與政府部門全面脫鉤,F職黨政公務人員不得在行業協會兼任領導,從組織體制上防止其變成“二政府”,為政會分離創造條件。為加強注冊稅務師行業的行政管理和自律管理提供體制保障和組織保證。
二、加強自律管理 是注稅行業的職責要求
增強自律意識,加強自律管理是注冊稅務師行業職責要求。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指出:“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也是信用經濟。守法和誠信應是注冊稅務師行業從業人員的基本準則。”“要求建立統 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稅務中介服務市場體系。既是市場經濟發展對注冊稅務師行業的健康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注冊稅務師行業必須要把嚴格自律當作是執業的基本準則。
1、遵紀守法。
只有嚴格的遵守稅收法規和相關法律,才能正確引導納稅人依法納稅,依法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保障國家稅收征納有序,應收盡收;才能獲取各級稅務機關的理解,認可和支持;才能使納稅人信賴,放心委托代理;才能防范稅務代理風險。
2、完善各項內部制度。
完善信用等級管理辦法,制定注冊稅務師執業準則,規范稅務代理機構內部運行機制。稅務代理機構要健全內部治理結構,提高管理的科學化利民主化程度。要獨立面向市場,參與公平競爭,提高代理水平。要完善勞動人事、分配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對不符合要求的從業人員要及時調整或清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要樹立質量意識,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抵制各種違規違紀的行為,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提高代理業信譽。
3、誠信執業。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失去誠信也就是失去市場,這是真理。誠信是注冊稅務師行業的創業的基礎、立業之本和興業之源,加強誠信執業,使注冊稅務師行業,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傳統美的,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介服務應倡導和堅守公平競爭,實際上也是誠信的競爭,搞好本行業的誠信教育才能提高我們的精神境界,堅持客觀、公正、優質的原則,認真履行行業的服務宗旨,以保證自覺約束、自我管理,自強發展。
因此我們必須加強誠信建設,使稅務代理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樹立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的強烈意識,以誠信取信于納稅人,取信于社會,從而提高社會認知度,推動稅務代理事業的發展。任何企業、經濟實體或中介組織,必須以誠信為本,才能贏得市場,贏得客戶。
4、嚴格執行各項獎懲規定。
對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堅持客觀公正,優質服務的先進單位和模范工作者要適時給予表揚和獎勵,并及時推廣他們的先進經驗;對玩忽職守,目無法紀,徇私舞弊給事業帶來嚴重損失的要及時懲處,以好壞兩方面的典型教育廣大會員,發揚正氣,克服不正之風
三、發揮行業協會自律管理的主導作用 提高管理水平
在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一定要重視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實現政府與社會的合理分權,把一些權力下放給社會。健全行業協會的自律機制,強化自律管理和監督的有效性,為政府轉變職能提供支撐。行業協會在建立從業規范、強化資格管理、開展自律監管、維護運行機制、推進行業制度和服務創新等方面發揮著主導作用,行業協會自律已成為市場機制作用的重要表現形式。行業自律與行政監管相比有許多優勢,比如,行政監管大多針對結果,行業自律則關注過程、貼近市場,更具敏感性、針對性、及時性和靈活性,能夠解決正在出現的問題,更有效率且成本較低。
1、加強行業協會黨的建設。
按照黨章規定和有關要求,在行業協會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充分發揮黨組織在促進行業協會健康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創新行業協會黨建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切實推動行業協會黨的建設。
2、強化會員服務工作,切實滿足會員自身發展的需要。
協會對會員的服務,包涵的內容十分廣泛,是多層次、全方位的。當前,我們要在繼續加強作風建設、強化服務意識、改進服務態度的基礎上,重點拓展為會員服務的品種,特別是要針對會員的緊要需求,加強對其執業活動的支持和服務。
為會員提供執業技術支持,積極開展與執業活動相關的信息服務,幫助會員防范和化解執業風險,成為會員執業強有力的技術后盾;維護會員合法權益、改善會員執業環境,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和對外協調;在職業能力框架建設的基礎上,對會員的培訓需求進行深入調研、分析,進一步改進培訓制度、培訓方式和培訓內容;幫助和指導執業機構搞好自身建設,促進執業機構的健康發展。此外,非執業會員工作在企業、院校和政府機關等各個重要領域,也是協會會員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了解和掌握非執業會員對協會服務的需求,盡快開展對非執業會員的各項服務管理工作。
3、要研究成立專門的委員會和專業委員會。
吸收優秀會員和有關方面專家參與專門委員會的工作,逐步建立專業技術委員會、行業自律委員會,以充分發揮專門委員會對協會工作的技術支持作用,健全和完善協會的服務和管理職能。
4、推進執業保險制度。
風險與收益總是并存的,目前注冊稅務師行業的發展也受到執業風險的困擾,事務所在與客戶談判時,往往由于責任賠償問題達不成協議,或者因責任賠償問題引起經濟糾紛,另外稅收籌劃在帶來節稅利益的同時,也存在著相當大的風險,稅務代理機構如果無視這些風險的存在,進行盲目的稅收代理、稅收籌劃,其結果會事與愿違,獲得于代理收益不匹配的損失。
因此在注冊稅務師行業中推廣執業保險勢在必行。將部分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這既是加強自身風險防范能力的一種表現,也是對社會公眾負責,可以提高社會信任度。
它有助于提高稅務師事務所承擔和規避風險的能力,避免因個別涉稅服務和涉稅鑒證項目的工作失誤引發巨額賠償,為事務所營造一個穩定發展的環境;有助于事務所上規模、上水平,提升競爭力;有助于事務所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提高注冊稅務師在社會公眾中的信賴程度,從而提升行業的社會公信力;同時因執業責任保險是國外事務所接受委托和行業準入的前提條件,是國際的通行作法,有利于國內事務所更好地與國際慣例接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5、提高自律管理水平,推進行業健康發展。
協會是行業自律組織,是行業組織就要維護行業利益,就要為行業服務、為事業發展服務;是自律組織就要有管理,就要對會員有約束力。實行自律管理,協會決策要體現行業利益,協會管理也要代表行業利益,要具有約束會員行為的功能和水平,制止個別會員的不當行為,維護行業整體聲譽和形象,推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我們相信,隨著注冊稅務師行業的立法進程加快,隨著《注冊稅務師管理暫行辦法》以國家稅務總局局長令的形式發布實施,《注冊稅務師行業自律管理辦法》由中國注冊稅務師協會下發執行,這是加強行業管理的兩項重要制度。把行政管理和行業自律管理緊密結合起來,必將指導注冊稅務師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把行業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